DB11T 1330-2016 生物防治产品应用技术规程 大唼蜡甲
ID: |
E6A75A711F96408F96B5B51913EA123E |
文件大小(MB): |
0.18 |
页数: |
9 |
文件格式: |
|
日期: |
2017-2-4 |
购买: |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ICS 65.020 B 15,备案号:49592-2016 DB11,北京市地方标准,DB11/T 1330—2016,生物防治产品应用技术规程 大唼蜡甲,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pplying of biocontrol production Rhizophagus grandis Gyllenhal,2016 - 04 - 27发布,2016 - 08 - 01实施,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,DB11/T 1330—2016,I,目 次,前言 .. II,1 范围 1,2 术语和定义 1,3 防治对象 .. 1,4 防治时期 .. 2,5 红脂大小蠹危害情况调查 2,6 释放虫态 .. 2,7 释放量 . 2,8 释放方法 .. 2,9 防治效果 .. 2,附录A(资料性附录) 大唼蜡甲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. 3,附录B(资料性附录) 红脂大小蠹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.. 4,附录C(规范性附录) 红脂大小蠹危害情况调查表 . 5,DB11/T 1330—2016,II,前 言,本标准按照GB/T 1.1—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。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。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。 本标准起草单位: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梁洪柱、陈倩、宁少华、张玉博、周义、张崇岭、安玉涛、赵洪林、焦进卫、赵京城、张博、张通,DB11/T 1330—2016,1,生物防治产品应用技术规程 大唼蜡甲,1 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大唼蜡甲(Rhizophagus grandis Gyllenhal)的防治对象、防治时期、释放量、释放方法、防治效果和红脂大小蠹的危害情况调查等内容。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大唼蜡甲防治红脂大小蠹(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),2 术语和定义,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,2.1,大唼蜡甲,属鞘翅目(Coleoptera)唼蜡甲科(Rhizophagidae),是检疫性有害生物--红脂大小蠹的捕食性天敌,成虫和幼虫均可捕食红脂大小蠹的卵、幼虫、蛹和初羽化成虫。识别特征参见附录A,2.2,红脂大小蠹,曾用名强大小蠹,属鞘翅目小蠹科(Scolytidae)。主要为害油松(Pinus tabulaeformis Carr.),其次为白皮松(Pinus bungeana Zucc.)、华山松(Pinus armandi Franch.)、樟子松(Pinus sylvestris var. mongolica Litv.)和华北落叶松(Larix principis-rupprechtii Mayr.)等。识别特征参见附录B,2.3,凝脂 turpentine,红脂大小蠹侵染树木后,虫道内的虫粪、木屑随松脂从侵入孔处溢出形成红褐色(后逐渐变成灰白色)凝结物,2.4,侵入孔 entrance hole,红脂大小蠹雌性成虫侵入寄主植物时在树干表皮留下的圆形蛀孔,3 防治对象,红脂大小蠹的卵、幼虫、蛹和初羽化成虫,DB11/T 1330—2016,2,4 防治时期,5月至9月为红脂大小蠹的防治时期,6月至8月为防治适期,在红脂大小蠹2龄~3龄幼虫期防治最佳,5 红脂大小蠹危害情况调查,调查枯死树和衰弱树,调查部位在树干2 m以下,重点调查1 m以下,特别是根颈部位。记录出现的,侵入孔,记录表见附录C,6 释放虫态,大唼蜡甲成虫,7 释放量,以红脂大小蠹每个侵入孔释放10头大唼蜡甲成虫为基数,根据侵入孔数量计算释放量;预防性防治,每亩释放100头~150头,8 释放方法,去除被害树干侵入孔周边的凝脂,将大唼蜡甲成虫的释放容器固定在侵入孔附近或树干基部,被害,木逐株释放;预防性防治,点与点之间距离不超过20 m,9 防治效果,以侵入孔减退率表示防治效果,侵入孔减退率越高,表示防治效果越好。计算公式见(1):,別100%,儃,儹,U,U N,R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(1),式中:,R——侵入孔减退率;,N——防治后侵入孔数,单位为个;,U——防治前侵入孔数,单位为个,DB11/T 1330—2016,3,A,A 附 录 A (资料性附录) 大唼蜡甲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,A.1 形态特征,卵:白色,半透明,长椭圆形,长度不到2 mm。 幼虫:乳白色,体节明显,老熟幼虫体长6 mm~8 mm,体宽1.8 mm~2 mm,第9腹节具分支的尾突。 蛹:乳白色,裸蛹,体长约10 mm~15 mm。 成虫:身体浅褐色,具光泽,体长4 mm~6 mm;触角第10节、第11节愈合成一个棒节;鞘翅端部横切,仅露1节背板;雄虫腹部末端突出,雌虫钝圆,A.2 生物学特性,大唼蜡甲成虫在树皮内定居,沿红脂大小蠹坑道进入取食,在树皮中产卵;幼虫在红脂大小蠹坑道里取食;老熟后从坑道中脱出进入土壤,在土壤中化蛹;成虫羽化出土,DB11/T 1330—2016,4,B,B 附 录 B (资料性附录) 红脂大小蠹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,B.1 形态特征 卵:卵圆形至长椭圆形,乳白色,有光泽,长0.9 mm~1.1 mm,宽0.4 mm~0.5 mm。 幼虫:象虫形,无足,体白色,头部褐色,共5龄。老熟幼虫体长平均11.8 mm,头宽1.8 mm。虫体两侧各有一列肉瘤,肉瘤上着生两片黄褐色毛片,每个毛片上有一根褐色刚毛。腹部末端有一褐色胴痣,上着3列7根褐色刺钩,此特征为该小蠹幼虫的独有特征,幼虫借助于此爬行。 蛹:蛹平均体长7.8 mm,翅芽、足、触角贴于体侧。初蛹为乳白色,之后……
……